小编:陈主任,还是请您来为我们介绍一下121年前的11月8日,到底是什么人什么事轰动了全世界。
陈新沛:1895年11月8日,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博士,在实验室做阴极射线的实验时发现了“X射线”。 他也因发现了X射线,荣获了世界上第一个物理诺贝尔奖。人们为了纪念伦琴为人类做出的重要发现,便将每年的11月8日称为“国际放射日”。
小编:谈到X射线,人们自然会同辐射联系起来并从内心对之产生畏惧。X射线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
陈新沛:X射线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 之间的电磁波。
因X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率,它可以穿透人体,但是,对一些高密度的物体,比如说,含原子序数较高的物体,穿透率就会减低。
人体各部位的组成结构不一,由骨骼、肌肉、结缔组织等组成,当X射线穿透人体时,就构成了黑白不一的影像,因而,构成了天然的黑白X射线图像。因此,X射线被人们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检查,自应用到临床以来,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小编:X射线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什么,现代医疗技术是否可以有效将伤害将至最小,整个行业在这方面正在作着哪些努力?
陈新沛:因X射线对人体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常被用来治疗肿瘤等疾病。早期,当人们意识了X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后,便会产生恐惧感。
小编提醒,这部分很关键,我得赶快拿出本子记录了。
结合我在放射科40余年的工作经历,因一次X射线检查就得病的还未见过。有研究显示,按国家医用X射线剂量标准要求,在医院拍一张胸部X线片或者做一次CT扫描检查,对人体健康不会构成威胁,拍摄一次胸片的X射线剂量,仅仅相当于以往一次胸部透视剂量的1/20。
目前,国际上提倡“绿色、安全、环保”的X射线检查。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倡合理利用X射线检查技术,普通X射线检查能完成的,就不提倡做CT扫描检查。
绿色X射线检查,即受检者在接受X射线检查时,医务人员,应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对一些非检查部位,用含铅的物质给予屏蔽遮挡,减少X射线对一些非检查部位的不必要的辐射。
我国相关的辐射防护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每年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都会接受必要X射线防护的培训和学习。对受检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也已经成为医院各项检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医疗机构放射科配有各种对受检者非受检部位的防护用具。比如我们医院采取了控制X射线照射光野的辐射面积,对患者受检部位相邻的区域给予用铅橡皮遮挡。特别在骨盆和髋关节X线摄影检查时,对相邻部位的生殖器官采取了铅屏蔽块防护措施,受到了受检者和家属的好评。“X射线摄影检查中对生殖器官的屏蔽防护操作技术”经徐州市有关部门的测试,所防护区域的X射线剂量,能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的99/100以上,该项操作技术荣获2014年度徐州市职工十大操作技术奖。
出镜专家:
陈新沛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技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会员、江苏省医学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教育学组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徐州市医学会理事、徐州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设备行业研究员,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编委,医学影像技术系列丛书编委。
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技师、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科建设领衔奖、徐州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课题为 “三角函数等眼球异物X线定位检查技术”和“X线摄影中受检者生殖器官的防护技术”。
近年来先后有10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和淮海经济区科技成果二等奖及徐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均为第一获奖人)。承担2项市级科研课题。参与编著学术专著10部,5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等刊物发表(均为第一作者),另有5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在《中华医学会全国影像技术学术会议》及江苏省和徐州市学术会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先后被《第九届亚洲放射技师大会》和《18届世界放射技师学术大会》等国际会议推荐为大会宣读论文。
(文:韩黎雯 图:陈新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