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陌生,但它犹如恶魔一般始终令人心生恐惧。最新调查显示,肺癌已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之首,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面对癌症的挑衅,我们该如何绝地反击?在第23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时,全程导医网小编走进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肿瘤内科秦晓冰博士进行了交流,深入剖析癌症排名榜首——肺癌的防与治。
树立防癌意识 积极配合治疗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首位的主要原因与吸烟、环境污染、基因突变等原因密切相关,而防治癌症的关键是让广大市民树立防癌抗癌的意识,同时引导癌症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秦晓冰博士表示,有吸烟史、高危职业接触史(如接触砷、石棉等)、电离辐射以及肺癌家族史等,且年龄在40岁以上者,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面对肺癌,很多人容易走进这样一个误区:我都吸烟20多年了,也没得癌。秦晓冰博士指出,得了肺癌很有可能会出现咳嗽,只是由于这个表现太普遍,所以人们根本不会重视到有一个可怕的疾病出现了。患者如果对肺癌的早期症状没有明确认识和及早重视的话,就会让病情一直蔓延下去。那么,肺癌的症状有那些呢?
秦晓冰博士坦言,肺癌早期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伴随以下症状:(1)刺激性干咳;(2)痰中带血或血痰;(3)胸痛;(4)发热;(5)气促。当患者出现以上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检查,进一步确诊病情程度。她表示,根据影像检查(胸片、胸部CT、彩超、MRI、PET-CT等)可以验证肺部病灶及重要脏器转移与否,结合病理学的检查结果可以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根治或最大程度控制肿瘤,从而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目前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肺癌的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EGFR-TKIs治疗常见)。
正确看待基因检测 肿瘤病人建议做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基因检测的地位在大众心中成为“神”一般的存在:基因检测能测出是否携带癌细胞、能预测孩子的天赋、能抗衰老延长寿命......很多人轻信宣传效果,不惜高价扎堆去做检测,这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像洪水般蔓延开来,但真的有必要吗?
“携带癌细胞的人很多,但并不是说携带癌细胞就一定会得癌!有的人携带癌细胞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病,肿瘤的发生是在一个人内在和外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会发病。”秦晓冰博士解释说,基因检测确实对医学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基因检测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还不是太成熟,大家对此要有科学客观的认识和态度,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要一口否定,尤其在健康人群的检查。
基因检测对某些疾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可以发现家族易感基因,尽早进行干预,延缓临床症状的出现。如有直系亲属中有人得了癌症,就应该做一个基因检测。一旦发现也有易感基因,就要提早进行筛查。对于被确诊为癌症的病人,做一个基因检测,有利于肿瘤分型和疾病进展监测,而且可用于精准治疗。
目前,社会上的基因检测机构鱼龙混杂,专家建议有需求的患者要去正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做。
肺癌起病隐匿 可做低剂量CT筛查
常言道“肺癌发现即是晚期”,真的是这样吗?
“确实如此,由于肺癌起病隐匿,早期没有典型症状,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发展至晚期。”秦晓冰博士说,正因如此,大大影响了肺癌病人的治疗效果。她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吸烟史和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有助发现肺部的微小结节,及早治疗,不仅效果好,费用也少。
秦晓冰强调,以往,肺癌被看做是单种疾病,如今,肺癌治疗已迈向分子分型的新时代。一旦发现患肺癌了,治疗前一定要到定点医院做基因检测。在生物标志物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大约三成肺癌病人检测后发现适合采用靶向治疗方案。目前,靶向治疗药物已纳入医保,这样病人会因经济负担不会太重而能长期坚持治疗,并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肺癌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模式是基于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表达状态,即根据肺癌患者是否存在驱动基因的个体化治疗,仅基于病理学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肺癌的治疗。其中,EGFR突变是重要的癌症驱动因子,我国肺癌患者EGFR突变率达30%以上,腺癌中突变率达50%以上,在不吸烟、女性、腺癌患者中更多见。
秦晓冰博士表示,各种条件允许的话,建议所有肺癌患者都做基因检测。应该检测的有EGFR基因,其突变阳性的概率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人中约占30%以上,等于1/3的病人一线就适合吃TKI药物。患者等待基因检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一周至两周),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等待是值得的,因为这个结果对下一步治疗至关重要。此外,还应该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ROS1等,如果这个细胞发生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的话,另有靶向药物治疗。
得了肺癌不要慌,在遵照医生治疗建议的前提下,尽早进行基因检测,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及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秦晓冰博士补充说,晚期没有基因突变的肺癌病人还是要选择化疗。
把恶性肿瘤看做慢性病 摆正心态轻松抗癌
值得一提的是,秦晓冰博士提出,我们要树立恶性肿瘤是“慢性病”的观念。当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等)是不可治愈的疾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通过有效的药物控制其发展和减少其造成的伤害。而肿瘤也是一种慢性病,通过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理措施虽然没有去除肿瘤,但患者可以没有症状的与肿瘤“和平共处”,实现长期的生存目标。。
社会上常说不少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虽然这没任何科学证据,但毫无疑问,心理压力显著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如果能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把癌症变为慢性病,无论是延长病人生命,还是降低病人心理负担,提高病人生存期的生活质量,都是极为重要的。
医疗技术在发展,医生水平在提高,癌症治疗将进入“精准医疗”时代,越来越强调“个体化”和“低副作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不治之症”的“癌症”会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
特别提醒:
一、各年龄阶段的防癌检查
1.宫颈癌:女性有性生活后,如果出现接触性出血、分泌物改变等症状,要做宫颈HPV以及细胞学检查;
2.肝癌:有乙肝病史及喜欢饮酒的男性每年检查一次肝功能、腹部彩超以及甲胎蛋白;
3.乳腺癌:女性35岁以上,在例假结束3天后自检,并且每年需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
4.肺癌:40岁以上长期吸烟、有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推荐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检查,准确率高。
5.胃癌:40岁后应对胃癌筛查,包括胃蛋白酶原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胃肠镜检查等;
6.大肠癌:50岁以上(如有家族病史要提前)应每年进行一次肛门指检、大便隐血试验,每5年一次结肠镜检查;
4.前列腺癌:男性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二、健康体检≠防癌体检
拍X光胸片可能会漏掉胸部肿瘤:
X光胸片重叠成像,分辨率不高,可能会漏掉较小的结节,将体检常规X光胸片换成低剂量CT扫描,对于肺部早癌的诊断更精准;
彩超不能用于确诊前列腺癌及早期诊断:
彩超检不出早期前列腺癌,建议使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即PSA排查,确诊需靠病理;
CT检查乳腺癌灵敏度不强:
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通过自摸自检、B超,或通过乳腺钼靶X线片来判断;
化验指标筛查胃癌不准确:
实验室化验指标只能用于胃部疾病的初筛,不能确诊胃癌。筛查并确诊胃癌首选胃镜。
专家介绍:秦晓冰,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徐州市抗癌协会肿瘤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师从于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持省市课题2项,主要研究方向是肺癌的耐药机制及肺癌的精准治疗,主要专业方向是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靶向治疗、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Oncotarget》、《Anti-Cancer Drugs》、《Tumor B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