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非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江苏)第28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于6月20日正式踏上援非征途,奔赴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继承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援非使命,开始为期一年的医疗援非之行。其中8名医务人员来自我院:援非医疗队队长影像科主任曹伟、普外科副主任秦健、产科副主任郑小莉、心内科一病区副主任赵跃武、骨科二病区副主任李云鹏、儿科副主任耿立建、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宋巍、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戴必照。今年4月,第28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培训期间,院长杜钟祥带队赴宁慰问了我院8名队员。中秋之际院领导带队慰问援非队员家属,全面做好家属的身体和生活保障,免除后顾之忧。目前援非医疗已开展近半年,近日由我院党委书记陆仁平同志任团长的徐州市医疗卫生慰问团一行五人前往非洲慰问我院8位援非队员,受到了当地的友好接见。陆书记对队员们舍小家为大家来非洲进行医疗援助表示感谢,对队员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骄人的成绩表示赞赏。
近半年来,我院援非队员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努力填补奔巴岛当地技术空白,用大爱与责任诠释了中国医疗队精神,维护好中国医疗队形象,向祖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打造优秀和谐团队 提高团队凝聚力
我院8名援非队员克服语言、交通及环境困难,坚持制度学习;组成维修小组,努力改善驻地生活条件;组成兴趣小组、团队联谊,强身健体欢乐多;紧密团结各方人员,提高团队知名度。曹伟队长身兼数职,不仅要完成科室工作和许多桑岛传来的CT、MIR影像会诊,时常奔波于放射科、超声室及各个科室之间,临床上有疑问的病例都要队长用超声来把把关,还要协调医疗队和受援医院、各中资机构的关系,并做好队员们的后勤工作。工作间隙她经常用相机捕捉队员们忙碌的身影,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医疗队她经常写稿到深夜,而清晨的菜地里又常常见到她忙碌的身影,汗水化做餐桌上绿油油的青菜。他们以大局为重,发挥优良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出色的业绩赢得奔巴人民的尊敬。
克服重重困难 七项技术填补奔巴岛技术空白
桑给巴尔美丽迷人的风景,相伴的却是基础医疗设施的陈旧落后,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很多疾病无法确诊,全凭经验诊治。各种流行病发病率高,生活条件很艰苦。我院8位援非医疗队员抵达奔巴岛受援地后,在曹伟队长的带队下,迅速熟悉并快速投入到紧张而繁忙的医疗工作。
在到达第七天,心内科专家赵跃武为奔巴岛40万人民成功开展了首例心脏彩超检查,实现了奔巴岛心脏彩超检查零的突破。他用高超医术为一位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完成了奔巴岛首例“心包穿刺置管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阿卜杜拉•姆齐医院的医生多次举起大拇指说:“Doctor Zhao,Great!Great!”。
郑小莉成功为一位75岁重度子宫脱垂卧床患者实施首例LeFort部分阴道闭合术,解除了患者10年的疾病困扰。
他们通过“手把手”技术指导与帮扶,改善基础设施及管理;建立病历书写标准化模式;开展无菌操作培训;开展教学讲座传授新知识、新技术,为当地留下一批‘不走的医疗队’。目前诊治门急诊患者约17200人次、住院患者约2600人、手术约420台、接生约870人次、抢救危重患者约140人次、X线检查约2400人次、B超检查约140人次、心电图260人次,下乡义诊两次,共诊治患者约300人次。已开展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24小时心电图检查,血涂片检查,心包穿刺置管术,LeFort部分阴道闭合术,彩超定位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引产等七项新技术填补了奔巴岛的医疗空白,被当地同事称为“创举”,为国争光,为院添彩。
大医无国界 大爱无疆涯
医者行医,无论贫富、种族,医无国界,爱无疆涯。曹伟队长、秦健副主任、郑小莉副主任、赵跃武副主任、戴必照副主任医师等救死扶伤的故事8次经央视《华人世界》报道,传播援外医疗精神。
死神面前绝不轻言放弃,秦健主任临危不乱,抢救感染性休克患者,成功修补胃穿孔,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戴必照和郑小莉一起成功抢救呼吸心跳骤停巨大体重产妇及新生儿。宋巍主任24小时待命抢救食道气管异物患者。曾有一名婴儿不小心咬断了舌头,宋巍主任成功实施了手术,让患儿重新开口说话;耿立建主任门诊几乎从未按时吃过午饭,很多贫血、皮肤病,烧伤,甚至瘫痪的患儿经过耿主任的精心治疗都得到了恢复。阿卜杜拉姆齐医院是桑给巴尔的创伤中心,骨科李云鹏主任经常多台手术联做,既使在内固定器械短缺的条件下,依然治愈了一个又一个患者。
情牵中非友谊,坚守援非大爱。援非医疗工作迄今已有55年历史,我院始终坚守在医疗援非第一线,一批批优秀援非医疗队员们肩负着祖国的使命,用青春奉献书写援非大爱。他们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十六字精神,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践行救死扶伤的承诺,用爱浇铸中非人民友谊桥梁。
(黄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