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服务热线: 0516-962011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门诊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13:30-16:30 周六、日照常
新闻中心

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化成强大发展动能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致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

  奋斗是幸福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于陪伴徐州人走过83载风雨岁月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来说,无疑就是这样幸福的“奋斗者”——

  在医疗高端人才竞争几近白热化的情况下,97岁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设立“吴孟超院士工作站”,打造淮海经济区肿瘤治疗和研究的高地;

  在先进医疗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曾经创造多项地方医疗史“大手笔”的市一院,依然在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等多个省重点学科保持着“领跑者”的姿态;

  在医患矛盾动不动就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今天,市一院的办公室内躺着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感谢信,悬挂着一幅幅记录仁心仁术的锦旗……

  83年的“老字号”,一路走来,如今仍保持着“金字招牌”的熠熠光茫。这来源于托起千万徐州人“健康梦”的庄重承诺,也必将成为市一院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服务新高地的强大发展动能。

带来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是管理者的责任

  抱着“只要身体允许,就要时刻想着为国家和人民多干点事”的想法,九旬高龄的吴孟超在院士工作站落地市一院之初,便亲自“站台”,主刀完成首例手术。

  然而这只是市一院打造淮海经济区肿瘤治疗和研究的高地,为肝胆胰患者解除疑难病症的开始。

  从那之后,吴孟超的团队一直往返于沪徐两地之间。每周六,他们会固定在徐州市一院进行MDT多学科现场会诊,至今从未间断。遇到紧急情况,徐州和上海方面还会进行远程视频,而吴孟超则在幕后坐镇把关。截至目前,已有10余位业内“大咖”累计接诊患者两百余例。患者们夸赞说:不出徐州,就可以当面向全国顶级专家“求医问药”。

  为了让徐州人享受到更优势的医疗资源,这几年,市一院“求贤若渴”,每遇合适的高端医疗人才,使出浑身解数也要将其招至麾下。继吴孟超院士工作站落地市一院后,他的学生王红阳又发起成立“徐州医学与生命科学院士专家联盟”,并带领徐州市一院进行肝癌早筛联合科研项目。这几年,引进的60名博士、硕士,日益成为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市一院牢牢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注重培养现有人才。从2011年以来,医院先后获得一批省卫生厅国际交流支撑计划项目并出国研修,多名职工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承办国家、省、市继续教育项目60余项,未来该院将达到博士生30名,硕士生160名的目标。

  该院树立了“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方针,逐步形成了以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产科为优势,以徐州市重点学(专)科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骨科、产科、妇科、胸心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整形美容外科、呼吸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血液科、检验科、消化科、皮肤科、病理科、儿科、重症医学科、药剂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糖尿病护理、眼科护理、神经内科护理、骨科护理等32个科室为重点的综合学科群,学科综合建设和医疗技术实力在淮海经济区走在前列。

  开设特色专科,拓展业务范围,通过申报省级眼科诊疗中心、建立癫痫病诊疗中心、斜弱视诊疗中心、泌尿外科诊疗中心等特色专科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专科知名度。加强肾内科省级腹膜透析指导中心、脑血管病研究所的管理,发挥带动与辐射作用。

  与此同时,针对科室发展不均衡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计划,把外科领域的发展作为专业发展重点,明确目标,制定措施。

  近年来,呼吸科、肾内科、整形外科、妇产科、内分泌科等20个科室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获批21项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获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3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5篇,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个人获省、市科技奖5项。

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是改革者的担当

  作为全市医疗“龙头”机构,市一院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的改革者的姿态,各项改革走在了全市前列。

  2015年,市一院率先推出了“机关干部定点联系临床医技科室”工作制度,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临床一线,听意见、送温暖、解难题,围绕科室在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倾听职工呼声,深入调查研究,把问题协调解决在基层。

  为了解决看病难顽疾,他们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联体建设。促进医联体建设向上、向下同步延伸,加强与吴孟超医学团队以及北京、上海、南京等上级医院的联系,推进与吴阶平基金会MDT会诊平台、上海十院胃肠外科合作,做好铜山区、县(区)乡镇医联体的建设,发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首诊中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学科的医联体网络。

  为了化解看病贵的矛盾,医院开展远程医疗会诊、APP与微信时代的掌上医院建设,实现医院内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医疗信息化、建筑智能化、医疗服务互联网化,促进与各大医院检查治疗信息互通共用,实现“一卡通”,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对于弱势群体推行“两病一体化”管理。完善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病”及慢性病病人签约服务,主动为本辖区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低保、失独人员进行免费体检。

  为了让患者有更舒适的就医感受,医院开展了“优质服务年”活动,更新门诊区域的自助机,实现医保、自费病人均可使用,增加更多支付方式,让病人更加便捷就医,提高服务综合满意度。开设日间病房、日间输液和日间手术病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事实上,竭尽全力让患者更满意体现在市一院改革的每一个细节之处:

  禁止医院职工车辆在院内停放,让车位给患者;门诊服务台实行全方位无假日服务,主动为患者提供小物件寄存和失物招领;为病人精心设计的天气预报电子屏,提醒病人及时增减衣服,注意健康;所有临床、医技、辅助科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均正常开诊上班,专家门诊节假日也不停休,让老百姓时时刻刻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这些细微的亮点,看似微不足道,却凝聚着“人民医院为人民”的不变宗旨,是改革者一路前行中从未忘却的初心。

坚守公益使命传递温暖 是一院人的承诺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坚守公益使命,把温暖传递开来,是市一院站位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对社会作出的大爱承诺。

  他们把健康送给弱势群体——

  作为红十字医院和教学医院,市一院先后组织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彭年光明行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使11000余名贫困残障患者重见光明。医院两次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及卫生部颁发的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省先进集体。

  “防盲治盲”“微笑列车”“明天计划”是该院三大品牌公益项目。防盲治盲工程启动于1990年,在苏北建立起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眼保健网,先后在全国各地义务实施白内障手术近两万例,普查范围达220多万人口;“明天计划”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为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四市的孤残儿童免费手术近300例;自2002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四个“微笑列车”项目合作单位之一,市一院已为6000多例唇腭裂患者解除了病痛,成为江苏省16家微笑列车定点综合医院中唯一一家A级医院,获“全球领先者”殊荣。

  他们把知识送到百姓身边——

  2011年底,市一院“博士义诊团”正式成立,致力于为淮海经济区基层医疗单位和贫困群众开展送医送药义诊活动。截至目前,“博士义诊团”已开展现场义诊活动100多场,直接受益群众有2万多人次。

  为把健康教育送到百姓身边,市一院各科室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自2015年底开展的健康大讲堂活动更成为医学专家与普通市民零距离接触的“连心桥”,平均每年10场讲座,每一场活动均座无虚席,使广大市民学到了大量正确的疾病防治及急救知识。

  他们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为真正让医学技术“下沉”到贫瘠、落后的农村地区,无论寒冬酷暑,每天清晨7点,一批医学专家会准时从市一院出发,奔赴铜山、新沂、邳州、丰县……

  在那里,他们带教、坐诊、查房、会诊,开展病例讨论与科研活动,有计划、系统性地提升基层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在那里,他们协助开展手术指导、专业培训、病例会诊、双向转诊工作,切实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在那里,他们组织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研究、制定、申报科研课题和撰写论文,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的科研教学水平。

  目前,市一院已与112家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帮扶协议。

  目前,市一院整体迁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不久的将来,一座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流程科学的现代化园林式“三甲”综合医院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

  市一院院长杜钟祥语重心长地说:“医院的地址变了,但‘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初心不变,保持‘领跑者’的姿态的信心不变,‘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的雄心不变……”

  2019年,完成整体迁建工程后的市一院,将在新起点如何完成跨越式前进,如何在新医改进程中继续勇立潮头,如何给社会带来更多温暖的医疗救助,这一切,值得期待!

  (宣传处)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交通指南
微信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