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臻微创再创新高
市一院宋兴超团队完成巨脾腹腔镜下隧道法脾切除术
4月19日,市一院肝胆胰外科宋兴超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实施了巨脾的腹腔镜下隧道法脾切除术。相较传统手术在腹部切开30多厘米的伤口去切除巨脾,该术式仅需在腹部打几个一厘米的小孔即可实现。患者术中出血量不超过100ml,术后第一天脾窝引流液仅60ml,并可下床活动。患者说:“昨天在手术室感觉睡了一觉就回病房了,晚上也没有明显的不舒服,真的太感谢宋主任了,手术结束都已经很晚了,他第二天早上6点就来到病房,了解我术后的情况,还说恢复的好很快就能下床了。”
查房
术后恢复中
01、严密预判 直面巨脾
脾脏是人最大的淋巴器官,同时也是人体的血库。对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场脾脏手术的进行,往往在承受着巨大风险的同时,也考验了一个临床医生的技术和心态。
2008年《欧洲内镜外科协会临床指南》中将脾肿大定义为脾最长径>15cm,将巨脾定义为脾最长径>20cm,部分根据脾重量进行划分,将脾重量>=1000g定义为巨脾,国内根据脾肿大三级划分法,将三级脾肿大(即脾脏显著增大,下缘超过脐水平或内缘超过腹正中线者)定义为巨脾。
对于很多巨脾患者来说,由于手术空间较小,脾门显露困难,导致腹腔镜手术操作困难,在游离脾蒂及脾上极时容易造成脾脏本身及血管的损伤。为避免术中再转开腹手术切除巨脾,宋兴超团队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紧抓微创的同时,探索新的手术路径,进而减少患者的创伤,加快术后的恢复。
02、复盘“巨脾腹腔镜下隧道法脾切除术”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器械的改良,腹腔镜脾切除术(LS)逐渐普及。隧道法腹腔镜脾切除术(TLS)是利用腹腔镜易于建立隧道的特点,通过自然的解剖间隙,建立多条隧道,安全切除脾脏。采用”隧道法”进行LS,腹腔操相对简单快速。此外,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对较优。TLS明显降低巨脾患者的中转开腹率,让巨脾患者同样可以享有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巨大优势。此外,TLS优化了手术流程、简化手术方法,可使更多患者获益。
宋兴超复盘手术流程时称:“腹腔探查,探查脾脏的大小,决定戳孔的布局;处理脾下极血管,避免翻动脾脏时引起撕裂出血;沿脾门走行、胃大弯走行V型打开脾胃韧带,显露胰腺体尾部、脾门、脾上极,利于处理脾动脉、打开脾蒂隧道上极入口;结扎脾动脉,减少脾脏动脉入血,利于巨大的脾脏内存储的血液回流入体循环,脾脏体积部分缩小,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处理脾上极腹膜反折,打开脾蒂隧道上方入口;处理脾下极腹膜反折,打开脾蒂隧道下方入口;贯通脾蒂隧道,利用生理性“隧道”悬吊脾蒂,利于切割闭合器离断;切割闭合器一次性离断脾蒂,避免分束结扎的繁琐步骤及出血风险;取出标本、止血、放置引流管。”
03、对患者的关切不仅体现在术中,更贯穿于患者住院全周期
宋兴超对患者的关切不仅体现在术中,更贯穿于患者住院全周期,覆盖术前脾切除指征的把握,术中手术步骤的规划,术后生命体征、引流量的观察及并发症的防治等等。患者回到病房当天,宋兴超反复叮嘱值班医生及护士多到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并复查血液相关指标,及时掌握术后病情变化及恢复情况。宋兴超说:“脾脏质地脆、位置深、毗邻器官多,使腹腔镜脾切除术成为一种高难度、高风险手术方式,经过多年探索及实践,腔镜下隧道法脾脏切除术成功在我院开展,必将极大的造福需要脾切除的患者。”
宋兴超查房时与患者家属交谈
至臻微创,往往考验着医生为主导的手术团队的硬实力,而加速康复一定离不开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秀护理队伍。肝胆胰外科护士长田春艳说:“我们一直秉承着患者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始终将加速康复的外科理念融入我们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求在岗护士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引流液颜色、量的观察,协助患者床上有效咳嗽、咳痰,早期的下床活动,预防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进而加速患者康复”。
孙思邈有言“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在宋兴超看来,发展激发探索,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才有可能激发出更浓厚的探索欲,一心跟上技术发展,一心不忘患者实际需求,才可能真正学以致用地“济世”。
出镜嘉宾
宋兴超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 肝胆胰外科病区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门静脉癌栓MDT学组委员
国家远程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肝胆外科专家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胰腺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徐州市抗癌协会肝胆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州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胆胰学组副组长
徐州市抗癌协会理事
致力于腔镜技术、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及多学科诊疗在外科临床的应用。
近五年来主持省市级课题三项,获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一项,发表SCI及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