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岁寒,冬雪消融。站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上俯瞰,沐浴在冬日暖阳中的院区,繁忙有序。
时间,是改革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十三五”以来,市一院始终坚持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在建设“健康徐州”的进程中,不断谋划大思路,追求大目标,其发展前行的每一步、每一程,都牢牢踏在了人民需求这个根本落脚点上,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科建设引领
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学科建设是医院整体实力的体现。近年来,市一院突出专科优势和特色技术培育,优化专(学)科建设体系,持续加强学科内涵发展。以创建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目标,在原有省级重点专(学)科的基础上,瞄准行业一流,召开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会,正式启动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工作。
作为一家医院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2020年,医院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作为学专科建设的重点工作,在肾内科、消化内科、检验科、以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科室,通过外部多形式引进顶尖技术力量、内部诊疗力量多层面提升、医护协同发展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科室技术水准,尤其是大幅度提升复杂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
2021年伊始,江苏省卫健委公布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评审与复核结果,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成绩亮眼,该院四个科室榜上有名。包括肾内科、消化内科、检验科、以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评审,跻身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行列,成为继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产科之后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眼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徐州市优势学科,拥有5个病区、280张床位、8个亚专业,年门诊量超30万人次、年手术量近2万台,拥有1250mm2的眼科基础实验室和800 mm2的眼科临床研究中心,其开展的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角膜移植等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手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眼科科室规模、综合实力全省最强,在全国特别是淮海经济区享有良好口碑,为无数眼疾患者守护光明、播撒希望。多年来,眼科与市眼病防治研究所一体化运行,聚力学科、人才和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动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已发展成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及防盲治盲为一体的徐州市眼科诊疗中心。
——口腔科建于1950年,一直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赢得老百姓的口碑,在徐州及淮海经济区享有很高声誉,门诊现有口腔综合治疗台24台,牙体牙髓病科、口腔放射科、种植科、牙周病、正畸、修复、粘膜病等各亚专科齐全。2001年被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美国“微笑列车”慈善基金会总部评为手术定点医院。2004年被国家民政部,国际微笑列车评为省内唯一可开展Ⅱ期手术定点医院。2017年获“微笑列车全球优秀合作伙伴”大奖。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每年积极带领研究生开展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近年来在医、教、研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荣获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和成果,获得各级部门一致好评。
——神经内科是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脑血管病急性期医疗质量控制研究分中心、卫生部国家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监测医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淮海经济区神经内科第一届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徐州市临床重点学科、徐州市脑血管病研究所、徐州市脑卒中救治中心,多年以来为本地区的神经病学的发展和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该科由多专业学组组成,现设三个病区。另设有徐州市脑血管病研究所、徐州市脑卒中救治中心、癫痫诊疗中心、眩晕诊疗中心、神经系统疑难病会诊中心,4个亚专业组、6个特色门诊,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产科成立于1979年,是国家级爱婴医院、首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江苏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江苏省母婴友好医院、徐州市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徐州市医学重点专科、徐州市护理重点专科。目前为集预防、围产保健、母婴宣教、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医学基地。在处理难产及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诊治水平,成功抢救了很多产科急、危重症患者,在淮海经济区享有较高知名度。
——肾内科成立于19世纪70年代,是徐州地区最早成立的肾脏病专科之一,在尿毒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方面卓有成就。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功能齐全、治疗手段完善的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被授予江苏省腹膜透析指导中心、华佗工程腹膜透析置管培训基地,是徐州市肾脏病质控中心,徐州市医学会、医师协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消化科下设2个病区,2000平方米消化内镜中心。在本地区率先开展早期胃癌筛查、胃镜精查等项目,幽门螺杆菌个体化诊疗在淮海经济区享有盛誉。在消化道息肉、肿瘤的内镜下切除,食管癌内镜下支架置入,肝胆疾病ERCP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治疗、24h酸检测及阻抗、胃肠起搏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等技术在淮海经济区处于领先地位。
——医学检验科历经70多年发展已成为区域内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一流的临床重点专科,作为徐州率先通过ISO15189评审的医学实验室,已具备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与技术水平。2020年徐州市最先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临床实验室之一,目前是徐州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基地,江苏省核酸检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具有完善感染性疾病、生殖遗传、肿瘤、药物基因等分子诊断平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下设3个病区,拥有200平米的呼吸内镜中心,12张床位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年出院5000余人次。目前是江苏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单位、江苏省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徐州市医师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徐州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徐州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理事长单位、徐州市呼吸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江苏省呼吸内科专业联盟单位、国家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康复协作组成员单位、国家级药物试验基地(呼吸专业)。
一年之内新增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这是市一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的优异体现。市一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及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学科发展,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水准,助力区域诊疗中心建设。
软硬件双提升
给患者一流就医体验
停车位由原来的100个增至3800多个,电梯由原来的7部增加至92部,床位数量由从原来的1200张增至2500张……市一院新址占地面积210亩,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是目前淮海经济区单体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超大,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流程科学的园林式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搬迁之后的市一院,先进的智慧停车系统,带来快捷的停车体验。
随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各职能科室安排上也更加精细明晰。同时积极探索“智慧医疗”新模式,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共完成30个临床科室的线上注册。下一步,医院将推进线上咨询、诊疗、开具处方、线上审方到发药的闭环管理。
硬件环境实现质的飞跃,软环境也在稳步提升。以市一院为轴心成立了淮海经济区眼科联盟、重症医学联盟,柔性引进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专家团队,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王东进教授团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邱海波教授、杨毅教授专家团队,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于炎冰教授医学专家团队,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等专家团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吴世凯教授等专家和团队。
近年来,市一院深化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开展绿色通道,开展多学科会诊,加强危急值闭环管理,强化危重症管理,狠抓医患沟通,规避潜在风险,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建立了移动护理系统,提高了护理精准度,调整优质护理领导小组,实行分层管理与培训,开展“舒适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活动,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224人取得居家护理服务资质,共接单出诊110次;落实寒暑期眼科就诊高峰医疗资源调配办法和弹性排班制度,将“一日四段”预约提升为“一日五段”,眼科专家高峰诊疗时期“因人设号量”,缩短无效等待时间,保证患者的快速运转。
目前,市一院已形成了由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产科、肾内科、消化内科、检验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53个省市级重点(学)专科的专业集群。拥有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国家肿瘤康复基地、国家空中救援基地、国家无痛分娩试点单位、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等。省级腹膜透析指导中心、EVO ICL培训中心、社区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市级眼科诊疗中心、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精准医学中心、儿童白血病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在徐州率先建成ISO15189高标准医学实验室等。
院党委在统筹专(学)科发展的同时,积极谋求更长远更深层次的发展。以成为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医院为契机,深度融合中国矿大优质资源,多举措对接各专业学科,开展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获批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创了医工结合、医教融合的新局面。
市一院利用“带头人+团队+项目”模式,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招录1名博士后到该院博士后实践基地开展科研工作,引进中国矿业大学信控学院副教授卢兆林博士挂职该院信息处副处长,着力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水平。创新竞进“青苗工程”,选拔出10名拔尖人才、30名后备人才给予扶持,加大培养力度,盘活了人才“大棋局”。
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医科大学高层次平台深度融合优势资源,市一院成立“智慧医疗研究生工作站暨产学研基地”。重点攻关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应急专项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2个课题结题。参与中国矿业大学职业卫生工程本科课程质量标准撰写,将于2022年春季落实教学任务,实现了医工结合、医教融合新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为大力鼓励医务人员开展和引进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新业务,市一院每年表彰“三新”业务。2021年度共评选出87项“三新”业务,其中,《改良内界膜遮盖术治疗黄斑裂孔术》等8项新业务被评为一等奖。新技术新项目层出不穷,学科实力日益增强。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在科技兴院的思想指导下,医院科研攻关硕果累累。2021年,全院获得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6项,在国家级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另有江苏省卫健委科研项目1项,江苏省中医药管理课题1项。同年,该院获评国家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优秀单位,产科入选第三周期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李甦雁被评为“2021年中国优秀眼科医师”。
组建医疗集团
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根据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求,按照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医疗事业集团改革试点的工作要求,创新组建了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铜山区人民医院为区级分院,大彭镇卫生院和驿城、文沃、焦山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分院的医疗事业集团,于2019年11月正式运行。市一院党委把推进医疗事业集团创新改革发展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把群众满意作为提升医疗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团实施统一法人、建立理事会治理结构,设立“一办八中心”,以“三医联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在全国率先探索跨行政区的集团化办医模式,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增加基层首诊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医疗集团作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单位,被评为“2020-2021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典型案例”,打造徐州市可复制的典范。
集团坚持“技术输血”与“技术造血”并重。成立5个专家工作室,打造基层科室共建模板,领建、帮扶17个基层特色科室,推动集团总院和区级分院的先进医疗技术向基层下沉,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基层人才培养计划,举办“青年医师”培训班,大幅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素质、业务技能。根据各分院实际医疗需求精准选派医疗专家坐诊,持续向分院输送急需的医疗人才。
立足专科共建、患者共治,着力推动资源配置创新、流程再造,打造“大病总院治、小病就近看、康复回分院”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了双向转诊常态化。积极开展联合病房共建,总院向各分院领建1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重点专科服务团队。
统筹推进集团内医疗信息直联互通、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建立4级信息化联动新格局,运用24小时共享的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多学科联合会诊、诊间协同工作室,高效开展协同诊疗、联合查房、健康管理等业务,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医疗事业集团运行以来,各项改革举措稳步推进,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目前,集团分院覆盖区域内住院病人就诊率为85%,群众基层首诊率均超65%,基层诊疗量平均增幅达30%,集团内就医群众满意度达96%,比成立集团前提高13个百分点。通过医疗事业集团改革试点,广大群众健康福祉不断增强,逐步实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高质量发展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解决老百姓实际就医需求。
通过安排专家坐诊、查房、会诊、授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基层帮扶工作,仅2021年,市一院就下派1643人次,较去年增加124.6%,共计诊疗5439人次。预约诊疗登记2387人次,接待安排绿色通道就诊人数3281人次,同比增加35%,优质资源精准下沉,分级诊疗得以纵深推进。
此外,市一院还选派眼科李春建赴新疆奎屯开展为期1年半的对口支援任务;选派王建玉、袁小雷、卢思宇、史帝、邱爽5人组建第三批援陕医疗队,赴陕西陇县开展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医院医疗品牌辐射更深更广。
守好徐州南门
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市一院党委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政治任务,以实际行动践初心、担使命,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到疫情防控和常态医疗发展“两促进”。市一院医护人员用行动谱写了白衣“逆行者”的战疫担当。医院选派12批54人次,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先后支援武汉、徐州市传染病院,赴昆山、新疆、太仓、石家庄等地抗疫,圆满地完成了防控救治任务,全员获得省、市级表彰或记功。市一院荣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医院选派8批45人次,赴昆山、南京、扬州等地执行人员转运和核酸采样、检测及院感防控任务;275人参与徐州市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工作。面对疫情,市一院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尽锐出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抗疫堤坝。
疫情防控期间,市一院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多场景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与智能、高效、一体化远程医疗协同服务新模式,让徐州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级的医疗服务。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保障资源供给,逐步实现与国内著名医院及医疗团队对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每周四上午,常态化开展乳腺肿瘤远程MDT;每周五上午,常态化肝胆胰肿瘤远程MDT;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吴世凯教授每月一次来院坐诊。高效开展会诊50余期共计300余例,成功救治上百名疑难危重病人。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一院党委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关注民生,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梳理出任务清单,涵盖增加院外公交线路、互联网+护理服务、智慧停车系统让开车前来看病的群众更加便捷;眼科打造人性化候诊新模式提升就诊体验;流动眼科下社区,近视防控进学校;推进淮海经济区眼科远程会诊;开展“明天计划”脑瘫儿童康复治疗;进校园关爱特殊儿童健康;走进社区举办科普讲座、开展义诊、送医送药下乡等活动共计60项,其中“一把手工程”9项,重点抓好“六专题一实践”,目前已全部完成,切实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今天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实干续写新辉煌,用实力托起新梦想;而未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与时俱进,励志求新,在公立医院改革建设发展中积极做表率,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建设健康徐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