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十条”的发布,疫情防控也进入新阶段,面对放开后群众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被新冠病毒第一波冲击的科室,然而科主任,护士长及全科医护早已做好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的思想准备,按照医院总体部署,本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原则,面对急危重症病人骤然增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坚守救治一线,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增加住院收治能力,全身心投入到患者救治与医疗服务中。
白衣执甲、屹然挺立在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人手最吃紧的时候,包括办公和治疗一共4名护士,需要护理40多个病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护士长谭雪红回忆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自12月15日起,短短几天,科室50多个床位已全部收满,又增设病区收治60多名较重患者。在接收大量涌入的住院患者同时,科室门诊患者、会诊患者也不断刷新记录。其中门诊患者和会诊患者数增幅达到疫情前的4-5倍。
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科室医护也相继被感染,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但为了保障患者的救治,保证战疫不减员,大家都自觉选择了只要症状稍有缓解,便主动返岗继续参加“战斗”。“科室最早的从发病的第三天就返岗工作了,当时真的是没有人了,一个人平均每天工作12、13小时。有科室人员头一天晚上给我说,护士长,我可能不舒服,但是我看情况,只要明天不发烧,我还来上班。当时听完我心里可不是滋味了。”讲话期间,谭雪红一刻没有停下手里工作,一直在配药间进行配药。“不到最后一刻,我们都不会轻易倒下!”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副主任施海在发热、咽痛几乎说不出话的情况下坚持上完夜班,到现在也没回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副主任李庆玲面对比平日多出几倍的患者,一如既往耐心细致地问诊、回答患者的询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桑纯利休息三天主动要求返岗上班;孟莎莎的小孩1岁多,发烧39度多,由于科室人员不够,她一直在岗,孩子也是让家里人帮忙照看;孙旭丽从早上上班到晚上6点,才吃上一天的第一口饭,大家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白天几乎无人吃饭、喝水,夜班也是如此;有很多护士因为发热导致身体浑身酸软,还要帮忙为患者翻身拍背、搬运病人等基础护理工作。冯娟红、李永丽、徐芳芳家里都有正在发烧的孩子、老人,有的即使本身发烧、咽痛、咳嗽、咳痰也坚守在岗位,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用意志坚守、用情怀工作
“自2019年疫情发生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便承担起第一梯队的使命,忙碌已成为常态,早已习惯了。”呼吸与危重症一病区副主任周宁表示,自己是感染比较晚的,发热两天,症状比较轻,19号从方舱支援回来,第二天就来上班了,步履不停。科室现在一直处于满员状态,但是还有很多病人收不进来。考虑到实际情况,在医院统筹协调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负责收治危重症患者,将轻症患者收到其他兄弟科室病区。“连班医生不光要负责本科室的抢救工作,还要负责全院病人的会诊工作,基本都是从早上8点开始会诊,一直会诊到晚上。由于医院各楼之间间隔甚远,因此会诊时来回至少要跑2-3个楼,有时候一口水都来不及喝。”
“好几次科室人员偷偷抹眼泪,被我看到了,我都疼在心里。当时工作量是平时的3至4倍,在人员紧张、治疗护理量大的双重压力下,医护人员毫无怨言、默默努力工作,一些老年人错过订饭时间,护士就把自己的饭给他们吃......患者选择我们,是相信与认可我们,我们不光要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还要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需求问题,用意志坚守、用情怀工作,牢牢守住抗击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谭雪红说。
据了解,为全力守护百姓健康,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打破医疗组及科别限制,专门成立大呼吸综合救治群,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牵头,大内科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向群对各科室收治的相关患者进行统一救治指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在正常运转基础上,扩充三倍专家力量,满足患者尽快入院救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