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抑郁症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对我说:“在治疗前我看到的世界是灰色的,即使再鲜艳的花,在我眼里也是灰色的。每天到处都是灰蒙蒙的,看不到希望。现在,又恢复原来的颜色了。”试想一下,阴天或者雾霾时,很多人的心情都会受影响,何况双目所及都是灰色,可想而知患者的痛苦。
这位患者就诊的过程颇为曲折。
两年前的一天,同事打电话说一个朋友的朋友到处看病,始终没有好转,推荐来找我看。当时他也不太了解病情。
第二天,患者来就诊了,是一位30多岁、瘦弱的年轻人。一问,才知道他患抑郁症20年,全国各地都跑遍了,心理医生看了很多,专科医院也住过好几次,病情没有改善。最近悲观厌世情绪越来越重了。这次就诊,他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的。
这位久治不愈、了无生气的患者,忧郁地诉说:“现在,什么对我都没有意义。给我一个亿也高兴不起来。天要塌了,我也无所谓。生意也不想做,也不想见人。吃也不想吃,睡也睡不着,每天恍恍惚惚……”。
通过问诊了解到患者从小身体瘦弱、性格敏感。父亲比较粗暴,经常打骂他。母亲虽然温柔但懦弱。他不愿意待在这个家,十几岁就离开家打拼,受了很多苦。现在自己创业,做生意。不愿意与家人接触。父母见到他,就催他怎么还不结婚。殊不知,他已生无可恋。
根据患者有先天不足、感受风寒、情志不畅、饮食不当、劳累过度的病因,现在有情绪低落、无神,怕冷,面色晦暗,形体瘦弱,乏力,胸闷、纳眠差、大便秘结等症状,结合舌象脉诊,诊断为郁证。
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有因素所致的气机郁滞,即为广义之郁;七情所伤而致的气机郁滞之证,即为狭义之郁,也称为情志之郁。
这位患者属广义之郁,其根本病机为阳虚气滞。
因各种因素导致气机郁滞,阻碍阳气运行或耗伤阳气,阳虚与气滞互为影响、胶结不开,形成恶性循环,而成阳虚气滞,发为郁证。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循环往复、如环无端。此病机如不解除,郁证将无法根治。
这也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疾病(尤其慢性病和心理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病情反复,甚至有的终身患病。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了调畅情志和温阳行气的治则。采用调畅情志、口服中药和艾灸的综合治疗。
郁证治疗的重点为“调畅情志”。正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郁》中提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从所愿不遂,通过移情易性,到情志调畅,是一条曲折、漫长而艰难的路。所愿不当:所愿不一定是真实或者正确的。移情不易:想刻意让不高兴的人高兴起来是很难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只有不刻意,但对患者心神的影响超过眼前的不遂,触动患者主动移情,才有效。
所以调畅情志分为两步:(1)呈现真相 ;(2)移情易性。患者的情志因素主要集中在“原生家庭”。父亲粗暴,母亲懦弱,这是他们自己很难改变的。其实,每个人都是以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在生活。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不会爱。对于不会爱的人,埋怨他们也没有用,不如接受现实。生活是自己的,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你都要尽力照顾好自己。
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解答了好几个他对父母心存埋怨的问题。逐渐,他的控诉减少了,情绪稍有平静。
接下来,让患者去做艾灸。艾灸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补虚、安神等功效,体现了“温通”的特点,其中安神对于调节情绪、改善睡眠障碍、胸闷、头晕等症状疗效确切。
患者在接受几次艾灸治疗后,体力及精力,食欲及睡眠也逐渐得到改善。接着又治疗了几次后,他的情绪逐渐平稳,症状逐步消失。他告诉我,看到周围的一切又变成彩色了。
医患共情,人文关爱,增添了患者与“心魔”对抗的勇气;艾灸可以医身暖心,“滋润”健康细无声,让患者重获“新生”。
讲述人
孙慧丽 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擅长治疗失眠(中药结合耳针、艾灸)、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黄褐斑、慢性咳嗽、顽固性便秘、郁证等。与心理科、呼吸科等科室合作,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焦虑抑郁状态、慢阻肺等)。重视治未病,倡导身心同调,提出文化养心的理念,通过中医系统治疗,医身养心,回归传统。发表SCI、国家级及省级期刊论文10余篇。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周五上午
(记者:孙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