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不仅是对体罚的拒绝,更是对科学教育的呼吁。作为儿科医生,我常目睹因打骂导致的儿童各种行为问题、自卑、焦虑、抑郁甚至躯体损伤。今天,让我们以医学视角,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真正的管教,始于理解、尊重和共情。
一、打骂的代价:
那些藏在孩子身体里的“伤”
1. 大脑的隐形疤痕
研究表明,长期体罚会激活儿童大脑的恐惧中枢(杏仁核),抑制前额叶皮层发育,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攻击性增强。一句“打你是为你好”,可能换来孩子终身的低自我价值感。
2. 身体的无声抗议
从皮下淤青到意外骨折,甚至太多“失手”悲剧。长期应激状态会削弱免疫力,增加哮喘、湿疹等心身疾病风险。
二、替代惩罚的“三把钥匙”:
理解、尊重、共情
1. 理解:看见行为背后的需求;
2. 尊重:用约定代替命令;
3. 共情: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三、给家长的建议
1. “积极暂停法”
当怒火上涌时,告诉孩子:“妈妈现在需要冷静3分钟,我们稍后讨论这件事。” 离开现场调节情绪,避免冲动言行。
2. “正向强化表”
与孩子制作奖励表,记录“主动收拾自己的物品”、“按时完成作业”等积极行为,每攒满5颗星兑换一次愿望清单,比打骂更激发内驱力。
3. “家庭会议”
每周一次全家围坐,轮流表达感受、制定规则。让孩子参与决策,他们会更愿意遵守约定。
结语:
教育不是一场权力的较量,而是一场爱与智慧的修行。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签署一份“爱的承诺”书:
✅当我举起手时,记得先蹲下来耐心的听听你的声音;
✅当我生气时,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但不让伤害发生;
✅当你犯错时,陪你面对、帮你找到出口而非用疼痛“教训”。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温柔坚定的目光中,长成勇敢而温暖的大人。
科室简介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始建于1935年,是徐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在人员结构、临床科研、教学方面在徐州市始终处于领先位置。先后开设了哮喘门诊、矮小门诊、儿童多动症门诊、儿童康复门诊、早产儿随访门诊、儿童罕见病门诊等。儿科医护人员共48人, 医生23人, 护士25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5人、硕士研究生8人。省级专科护士5人,市级专科护士4人。目前儿科设为普儿科和新生儿病房(NICU)共两个病区,科室具备先进的抢救治疗仪器:呼吸机、远红外抢救辐射台、T组合复苏器、心电监护仪、高压氧治疗舱、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进口婴儿培养箱、蓝光治疗仪、除颤仪、先心筛查脉氧仪、黄疸检测仪等。科室为“国家级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儿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新生儿病房(NICU)是“江苏省新生儿危重症急救联盟理事单位”,“徐州市急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
目前,科室能够开展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所要求的技术诊疗项目如: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危重新生儿的综合救治、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的诊治、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治、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极超低体重儿的随访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治、小儿肺炎的病原学检查、儿童哮喘/儿童喘息性疾病的正规治疗、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治、小儿腹泻病病原学检查及规范治疗、小儿出血性疾病的诊治、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肾炎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难治性肾病、继发性肾病的诊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及治疗、各类型休克的诊治、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急救、小儿疑难杂症的诊断、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及诊治,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的诊治、消化性溃疡的诊治,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小儿内分泌疾病、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包括糖尿病、肥胖、甲亢、甲减、钙磷代谢疾病等)、小儿风湿免疫疾病(如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等)的正规治疗、小儿惊厥/癫痫的诊治、小儿慢性疾病(如矮小症、性早熟、甲功异常、SLE、类风关、癫痫等)、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肠套叠、急性阑尾炎、先天性巨结肠等)的鉴别诊断、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性瘫痪、重症肌无力、颅内肿瘤等)的诊断与治疗。
尤其在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的重症监护治疗以及恢复期的康复,儿童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小儿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儿童矮小症、多动症综合治疗方面居于本地区领先位置。
记者 | 马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