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黄希红,内分泌科专科护士。
1983年,从徐州卫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徐州一院工作。那时的我们充满朝气和活力,憧憬着成为白衣天使后对病人的救死扶伤。
时光匆匆,转眼间已在护理岗位工作四十余载,从青涩到成熟,医院是我成长的摇篮。岁月如歌,那些刻进生命里的片段仍历历在目,还记得第一次穿上护士服时,前辈说:“护理工作是用温柔织就的铠甲。”从晨间查房时的一声问候,到为患者翻身时的一次轻扶;从深夜巡视时的一束微光,到抢救病人时的全力奔跑——我们用耐心换信任,用专业筑防线。
第一次抢救危重病人,那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因车祸导致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来到医院时已生命垂危,抢救在担架上直接开始,输血速度开到最大也不能阻挡血压下降的速度,直接手工挤压输血,弯着腰半蹲在那里几个小时,终于把病人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病人转危为安那一刻,虽然累,内心却是一种成功的喜悦。
护理的温度,藏在细节里。护理不是简单的操作,是用耐心倾听呻吟、用双手托起希望。抽屉里至今保留着一封病人的感谢信,暖暖的一封信是我漫长职业生涯中最亮的光。这是一位患者家属单独写给我的,他说:“丫头,你是我见过最温柔最有耐心的护士,你的微笑、你的细心让你王姨又对生活充满希望,我们全家都感激你”。我们尽力延长患者生命的长度,同时拓宽它的宽度,让每个瞬间都充满尊重与温暖。
医学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学校时所学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中专毕业的我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由大专到本科的毕业证书,职称也从护士晋升到主任护师。
自我的发展得益于医院的栽培和支持,感谢医院搭建的平台,让我能在专科领域走到今天。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更向专科化发展,2007年,医院把我选送到江苏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班学习,成为我们医院第一位专科护士。通过系统理论学习,对糖尿病专科知识及外延知识了解更深更广。在香港学习期间,见识了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和何妙龄那打素医院先进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当我拿到糖尿病专科护士证书时,感觉自己职业有了更大的舞台,学成回来后,在院领导和护理部领导的支持下,开设了徐州市首家糖尿病护理门诊。
专科护理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精准到极致”的守护。病人的一句“多亏您教我打胰岛素,现在血糖稳了,伤口终于长好了,不用截肢了”、“从您这里我学会了管理自己的糖尿病”“有了你的守护,现在血糖很好,无任何并发症”等等。我们所给患者提供的知识,促使他们改变行为,进而改变命运。
作为专科护士,我们有责任把“专科火种”传递下去。为了帮扶社区专科护理的发展,将专业护理延伸至基层,2018年,我作为首批专科护士参与了社区帮扶活动,通过理论培训、现场示范、病例讨论、健康教育讲座等,提升社区护士对专科问题的识别与处理能力。
近年来糖尿病专科领域发展迅速,治疗技术及监测方法不断更新,需及时引领本专业最前沿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我带领全科人员开展一系列优质护理活动,如在徐州市最早开展胰岛素泵的使用与管理、动态血糖监测等,引进国内外先进教育工具如看图对话、IM工具包等;创建了“1型糖宝”、“2型糖尿病糖友群”等微信朋友圈,为患者提供本专科最前沿知识和技能。以“精准、专注、创新”为帆,和团队一起在专科护理的赛道上深耕细作,让每一次护理都成为患者生命里的“专业支撑”。
为了促进糖尿病护理专科的发展,带领全科人员,2013年创建了徐州市首批护理重点专科-糖尿病护理,承担着市级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举办省、市级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班等。
在发展专科的同时,积极引进新业务、新技术,不断改进护理方法与手段,在院内实施专科同质化管理。近年来,承担徐州市科研课题一项,参与课题两项,获得徐州市科技成果奖二项,卫生局新技术引进奖一项,院新技术引进奖两项,所在团体获得江苏省优质护理示范病区。
也许有人问,工作中没有委屈和累吗?有。护理这条路,苦与甜掺着走。我们不是超人,曾经遭遇过病人的无辜谩骂,在那里委屈地痛哭,可过后我仍是一位护士;也有同事问我,同学中只有你一直在临床,你真能坚守,今天我想说的是我喜欢自己的专业,当我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改变病人的状况及生活质量时,由心而来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苦与累换来了病人的平安与认可,同时也收获了各级领导给予的奖赏。曾获得徐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多次获得“优秀护士”“优秀带教老师”“徐州医科大学优秀带教老师”、“优秀护理专家”等称号。
40年不长,不过是从青葱到白头;40年不短,足够让“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刻进骨血。感谢领导的信任与栽培,让我在护理岗位上发光发热。更要谢谢这个职业,让我在多年后仍能骄傲地说:“我这辈子,没辜负过任何一个喊我‘护士’的人。”
供稿 | 黄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