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服务热线: 0516-962011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门诊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13:30-16:30 周六、日照常
新闻中心

四强四提升 | 徐州一院医务人员平凡岗位显担当,暖心服务护健康

  自徐州一院开展“四强四提升”活动以来,全院职工凝心聚力,以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患者体验为目标,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立足岗位、勇于担当的先进典型,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以专业的素养、热忱的态度和无私的奉献,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本月,行风办将推出2024年度“四强四提升”活动先进个人系列报道——8月专栏,让我们一起感受榜样的力量。

  王婷婷

  泪器及眼鼻相关疾病科 中共党员 副主任医师

  在光明普照的世界里,泪水是情感自然而真挚的流露,或因喜悦而夺眶,或因感动而潸然;然而当眼疾缠身,在黑暗的边缘徘徊,泪水却成了痛苦的象征,是迷茫与无助的宣泄。在这光明与黑暗交织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眼科领域的温暖守护者——王婷婷,她宛如一束穿透阴霾的光,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一颗医者仁心,为每一位被眼疾折磨的患者擦去痛苦的泪水,重新点亮他们眼中幸福的光。

  王婷婷是一位专注于泪器病领域的专业医师,诊室于她而言,是聆听眼泪故事、解读心灵密码的特殊空间。在这里,她见过太多被泪道疾病困扰的患者,他们“终日以泪洗面”,生活的色彩被泪水冲刷得黯淡无光。

  面对泪道阻塞的患者,王婷婷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水管工匠,将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运用得炉火纯青。这项微创手术如同为堵塞的水管精准疏通,为泪水开辟出一条畅通无阻的通道,让患者不再被莫名的泪水所困扰。而对于那些患有复杂泪囊炎的患者,她更是熟练运用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DCR),不仅在面部不留下任何瘢痕,还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大大降低了复发风险,让发炎的泪道重新恢复健康,让患者的眼睛重归清爽与舒适。

  手术的成功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对于泪道疾病术后患者,王婷婷的关怀并未就此止步。她会为患者提供细致入微的家庭护理指导,从日常的眼部清洁到用药注意事项,每一个细节都耐心叮嘱。她深知,只有做好术后的护理,才能确保手术效果,让每一滴眼泪都能回到它该去的地方,让患者的眼睛重新焕发出健康的光彩。她的手机里,存着数百位患者的随访提醒,每一个提醒都像是一颗温暖的火种,点燃着患者康复的希望。在微信里,她随时解答患者“该不该滴眼药水”这样的疑问,无论何时,只要患者有需要,她总是第一时间回复,用专业的知识为患者排忧解难。对于那些术后焦虑的患者,王婷婷总是格外关注。她会多嘱咐几句注意事项,用温柔而坚定的话语安抚患者不安的情绪。这份超越了诊疗时间的人文关怀,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患者感受到医患之间不仅仅是治疗与被治疗的关系,更是一份信任与温暖的传递。

  在她眼中,每一位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用心对待。她用自己的专业和温情,为患者驱散了黑暗的恐惧,让他们重新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一双双重新焕发光彩的眼睛,那一滴滴幸福的泪光,都是对她医术和爱心的最好见证。

  胥晶

  重症医学科 中共党员 主任护师

  重症医学科,堪称是离死神最近的“前沿阵地”。这里,没有硝烟,却处处弥漫着紧张与危急;没有金戈铁马,却时刻上演着生死较量。胥晶作为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她深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过硬的专业本领就是守护生命的坚固基石。27年如一日,她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始终坚守在重症护理技术的前沿。从精准操作呼吸机,到熟练掌握血液净化技术;从借助床旁超声精准诊断,到悉心护理 ECMO 患者,她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无数濒危的生命点亮了希望之光。

  为了提升科室整体护理水平,胥晶独具匠心,推行了“分层培训 + 实战演练”的创新模式。针对年轻护士,她开展“一对一”的悉心带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让年轻护士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快速提升危重患者管理能力。曾经,科室收治了数名重度烧伤患者,伤情之严重、护理难度之大,让所有人都倍感压力。但胥晶没有丝毫退缩,她带领团队迅速制定出精细化护理方案,从创面处理的每一个细节,到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她都亲力亲为。连续数天,她日夜坚守在患者床旁,用无尽的耐心和专业的护理,最终帮助患者成功渡过危险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把患者当亲人,把同事当家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是胥晶始终坚守的工作准则,更是她朴实作风的真实写照。在 ICU 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患者往往失去了自主意识,身心都处于极度脆弱的状态。胥晶要求护士们,不仅要提供精湛的护理服务,更要给予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给昏迷患者擦身、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得如同春风拂面;给清醒患者讲笑话、读报纸,让那冰冷的病房也充满欢声笑语,多一份温暖与慰藉。

  从青春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到如今两鬓微霜的沉稳坚毅,胥晶在重症医学科的岗位上已经坚守了 19 年。她用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深刻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用“四强四提升”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重症护理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孙迪

  眼科门诊 导医

  在医院眼科门诊大厅的熙攘人群中,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身穿整洁的工作服,面带微笑,耐心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熟练地指引方向、协调流程。她就是门诊导医孙迪。

  门诊导医是患者就医的“第一站”,肩负着解决患者咨询、引导、送诊、陪诊以及沟通协调等诸多问题的重任,专业与否直接影响着患者后续诊疗以及检查的顺利进行。面对日均几千人的人流量,孙迪练就了“眼明、耳灵、手快、腿勤”的本领。她对医院的环境和各专业科室的职能了如指掌。无论是错综复杂的楼层分布,还是各个科室擅长的眼科疾病领域,她都能脱口而出。面对不同的患者,她始终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

  在导诊眼科较为复杂的检查流程中,孙迪深知患者信息的准确录入与及时更新对于后续检查的重要性,因此总是认真细致地核对每一个信息,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她与各科室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信息的顺畅传递,使得患者能够更快地进入下一个检查环节,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真情服务,当患者的“暖心港湾”。她主动关注特殊群体:手把手教他们使用自助机;为聋哑患者准备纸笔沟通;看到独自就诊的眼疾患者,她会全程陪护直至检查结束。曾经门诊大厅来了一位全盲的孤寡老人,无人陪同。孙迪看到后,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起陪诊任务。“大爷,前面左转就是电梯,电梯按钮在右侧,我们按 3 楼...”她的声音温柔而清晰,陪诊过程中不时的交代周围环境,让老人能够缓解紧张心情,清晰的了解就诊过程。她还为老人开启了绿色通道,确保能够安全、及时地抵达各个诊室,最终帮助老人顺利完成了各项检查和诊疗。

  孙迪深知,导医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导诊工作,更应该延伸至患者心理支持和社会融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医疗服务的温度与深度。当遇到因为眼疾而焦虑、抑郁的患者时,她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用温暖的话语安慰他们,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治疗。她还会帮助一些视力障碍的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教他们如何使用辅助工具,如何与他人交流沟通。在她的努力下,许多患者不仅在身体上得到了治疗,在心理上也感受到了关爱和支持,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孙迪用专业与温情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她说:“导医台虽小,却是医院的形象窗口。只要患者需要,我愿意一直做他们的‘指路人’。”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这些优秀的医务人员,他们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榜样,彰显了用心服务所蕴含的价值与力量。“四强四提升”活动,不单单是一项工作行动,更代表着一种职业精神,激励着全院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打造徐州一院更为优质的医疗环境发光发热。

供稿 | 行风办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交通指南
微信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