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96岁的黄奶奶在医疗护理员陪伴下进行康复训练,子女通过微信群查看母亲状态得以安心工作;72岁的赵爷爷在医疗护理员全程陪同下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康复出院;眼底病患者王女士因视力不佳,也在医疗护理员搀扶下走完所有术前流程,全程无需家属奔波......如今,在徐州多家医院,一项名为“免陪照护服务”的改革,正将“一人住院,全家不安”的“民生痛点”,悄然转化为托举百姓安康的“幸福支点”。
所谓“免陪照护服务”是指患者住院期间,在其或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选择的基础上,由护士或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提供的专业、规范的生活照护。这项服务直面当代社会养老与照护的结构性困境:在老龄化加速与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双重压力下,职场责任与尽孝之心常常难以兼顾,“家人住院陪不了、能陪却又陪不好、请人陪护不放心”的三重困境,成为横亘在许多家庭面前的现实难题。徐州以“免陪照护”破题,通过制度化、专业化的服务供给,切实纾解了病患家庭的陪护负担。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陪不了”是首当其冲的难题。双职工家庭难以长期请假,异地子女更是鞭长莫及。免陪照护服务通过建立专业医疗护理员队伍,实现了从“家庭责任”到“社会服务”的转变。据统计,徐州已有3.88万患者家庭因此受益,有效避免了因陪护导致的收入中断和职业影响。医疗护理员的专业“补位”,让家属能够回归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缓解了照料焦虑。
即使家人有时间,“陪不好”也是常见困境。普通家属缺乏专业医疗知识,面对术后护理、康复、并发症预防等需求往往力不从心。徐州“免陪照护服务”模式将照护服务纳入医疗协同体系,实现了从“生活照料”到“医疗辅助”的升级。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护理员与医生、护士、康复师等组成协同团队,为患者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的科学照护。这不仅提升了医疗质量——平均住院日有所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也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患者安心、家属放心、医院增效的多方共赢。
而“请人陪护不放心”则源于对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的隐忧。“免陪照护服务”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起让群众放心的信任体系:标准化服务流程确保质量可控,透明化沟通机制支持家属“远程陪伴”,完善的责任追溯体系保障患者权益。由此,原本基于个人关系、不确定的“情分陪护”,转型为基于契约精神、可靠的“制度陪护”。当家属看到佩戴统一标识的护理员、规范的服务流程和透明的沟通机制时,内心的顾虑便自然转化为对现代化管理体系的信任。
自2024年7月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启动“无陪护”病房试点,到今年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广,此项服务已在徐州24家医院广泛开展,形成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并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推出阶梯式照护模式,实现服务的精准匹配,为缺乏照护能力的家庭提供了可选择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体现了徐州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上的前瞻性和行动力,也折射出政府对民生需求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回应。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免陪照护服务”这项看似细微的改革,实则撬动的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支点”。从“痛点”到“支点”的转变,不仅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温度,也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当3.88万患者及其家庭因此重获生活的平衡与安宁,当医疗护理员队伍成为医疗体系的温暖延伸,这项改革正通过制度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双重赋能,让免陪照护服务的融融暖意,丝丝沁入百姓心田。
供稿:李文锦 梅雪 任苑文